Advertisement

中国结构周2019 | 吴永健:不止于会议的学习周和文化周

WeChat 圖片_20190917140454.jpg

很多技术如果只是通过讲课的方式培训,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结构性心脏病作介入治疗为新兴学科,让大家真正掌握这项技术,需要有来自不同中心、不同术者的大量手术演示。但一般的会议有限定时间,手术只能转播一个关键环节。中国结构周不同于以往的会议,不受地域和时间限制,手术转播时间长、数量多、实战性强,学员可在短时间内密集学习到技术要点。中国结构周举办两届以来,好评如潮、点赞无数,网络平台点击率更是达到十几万人次,规模空前。在第三届中国结构周即将召开之际,严道医声网特邀大会执行主席、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吴永健教授,为我们分享此届结构周的筹备情况及特色。

WeChat 圖片_20190917140514.jpg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吴永健教授

WeChat截圖_20190917140715.png

网络时代的绿色国际平台

“大家工作忙会议多,为了减少一些舟车劳顿和会议开支,希望通过不断成熟的网络系统组织一次节约时间、节约费用的绿色的学术会议。”抱着这个简单的想法,吴永健教授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策划了第一届的中国结构性心脏病周暨中国国际结构性心脏病学会议,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会议举办两届来,参与中心越来越多,网络平台更是获得了十几万人次的播放与交流。

随着前两届会议的成功,对于第三届会议的组织设置,吴永健教授和团队也有期待和准备,“希望把第三届结构周做成学习周和文化周,而不仅仅是一个会议。”

制定详尽的一周培训计划,通过一周学习或者考核,学员获得培训证书,使结构周成为真正的学习培训平台。致力于将结构周打造带有学术性质的文化周,做成类似广交会的交流展示平台,大家可以申请加入,在结构周的某一个频道、某一个时段展示自己。弱化组织者的作用,增强所有医疗机构、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的主动性,这是今年一个重大创新。

但对组织者来说,这意味着更加繁重的准备工作,吴永健教授说道:“由于更多中心的加入、频道的增多,今年专门设置了电视频道协调中心,让各家中心的年轻一代接受电视台专业培训,各自负责一个频道或一个项目。”

同时,增强国际沟通。第三届结构周特别设计了国际频道,使国外众多新技术能够以最快的方式让中国专家知道并学习,同时也把中国的一些创新技术和产品,通过国际频道传到全世界,让世界知道中国。目前,已经有欧洲五个大中心,美国四个大中心,以及日本、韩国的中心加入进来。同时,国际频道特别推出“一带一路”项目,俄罗斯、波兰、马来西亚、泰国和巴基斯坦等国家的一些中心,都会以“一带一路”的形式加入。所以,今年国际频道可以说是热闹非凡。

总体来说,结构周虽然是国家心血管中心阜外医院提出来的,但已经演变为全国性甚至世界性的活动,就像春晚一样,主会场在北京,但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分会场,各个中心各自准备自己的东西,真正成为网络化的、全世界都在关注的一个平台。

WeChat截圖_20190917140715.png

解决人员和器械问题是发展的重点

“结构领域的治疗是技术和器械,相当于现代战争一样,靠武器,也要靠技术,光有技术没有武器不行。”人员的培训、器械的研发应该成为结构周中特别重要的部分。

团队建设

传统的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主要在先心病领域,随着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左心耳封堵等技术的成熟,国内越来越多心脏医生开始尝试开展结构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TAVR的适应证也由原来的外科手术高危、极高危患者逐渐向中危甚至低危患者群体拓展。吴永健教授强调,毫无疑问,微创是医学发展的一个主方向,当这项技术很成熟的时候,更多病人都愿意选择相对微创的治疗方法,就意味着未来更多的病人要接受介入治疗。所以三到五年内,介入患者的数量可能会成倍增加,这就对医生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和庞大的患者人群相比,我国目前专门从事结构性心脏病领域的专家严重缺乏,从一个普通心脏科医生到成为结构专家需要成长过程,但是只培养一个术者是不够的,应该是团队的整体培养,包括麻醉、外科、影像等,所以各家医院首先要组建结构性心脏病团队,不断往前推动团队的建设。但构建一个团队,并不代表着所有人一起就能把这个活干好,而是每个人都发自内心希望做这件事情,每一个病例都积极参与、一起讨论,以病人和手术为导向,在不断的磨合过程中形成有效的治疗环境和新的团队。所以未来的时间,面对日益增多的病人,培养一批专门从事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专家迫在眉睫。

器械研发

所有的治疗都牵扯到器械,中国的病人和西方国家的病人在主动脉瓣、二尖瓣都有不一样的地方。我国二尖瓣的功能不全更多始于斑块的扩展,所以使得器械的研发可能根据病变的特点来决定。不同形式要适用于不同的病理结构,仅仅一个主动脉瓣就有十几种瓣膜,二尖瓣更是五花八门。目前器械的研发是整个医学领域中最活跃的,第三届结构周也聚焦器械,给各个企业提供展示其创新产品的空间和频道。

WeChat截圖_20190917140715.png

China-VHD研究明晰未来努力的方向

瓣膜性心脏病的未来发展格局一直都是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吴永健教授作为中国瓣膜性心脏病注册登记研究(China-VHD)的主持参与者,认为其意义重大,通过China-VHD研究,明确知道以后努力的方向在哪里

China-VHD是中国第一个尝试了解整个国家在住院期间瓣膜病诊治情况的注册研究。这项研究已经结束了两年的随访,今年会在国际重要会议上报告随访结果。吴永健教授提到,毫无疑问,这个研究已经提示,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后退行性病变成为主要原因。同时发现,中国瓣膜病和西方国家不一样,二尖瓣反流比主动脉瓣膜病变多,主动脉瓣膜病变带有风湿性因素也占有相当比例,三尖瓣问题也已经非常严重。

对未来的技术创新也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比如主动脉瓣的器械设计应该具有更强的支撑力,应该更加具有挑战性;二尖瓣领域应该研发更多不同的瓣膜或器械等。

吴永健教授还透漏,China-VHD会延续5到10年时间,甚至几年后启动China-VHD2,继续了解在不断严重的老龄化情况下,中国疾病谱的改变。

在心血管领域,吴永健教授的团队一直以创新能力强而著称,对于如何建设一只充满创新激情的团队,他有话说:“没有问题就很难创新,创新的根源就是擅于发现问题,发现了问题就要解决问题,就必须得创新。”所以他鼓励大家都去发现问题,每个人都觉得有问题需要解决,那就是一种创新

据悉,本次结构周期间,作为中国心血管病治疗的国家队,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预计为大家带来60到80台手术,包含主动脉瓣、二尖瓣、肺动脉瓣、左心耳封堵等,敬请期待这只善于创新的团队为大家带来精彩演示。

2019年10月7日-13日 

中国结构周2019

暨第三届中国国际结构性心脏病会议 

我们不见不散